紫荆树的典故源于中国古代传说,主要围绕“田氏兄弟分家”的故事展开,象征家庭和睦与手足情深。下面内容是核心内容及文化寓意的梳理:
一、典故起源:田氏兄弟与紫荆树
1. 故事梗概
兄弟分家:南朝时期(一说晋朝),田真、田庆、田广三兄弟父母去世后,弟媳挑唆分家,三人协议将家产均分,最终只剩庭院一棵紫荆树,决定砍树分三段。
紫荆枯死:次日砍树时,发现紫荆一夜枯萎,枝叶焦黑如焚。大哥田真悲泣:“树木同根而生,不忍分离而枯死;我们兄弟若分家,岂不如草木”
兄弟和好:三人惭愧悔悟,烧毁分家契约,决定共同生活。紫荆树随即复活,花叶重茂。
2. 文献记载
典故最早见于南朝吴均的《续齐谐记》,唐代李白、杜甫等诗人多次引用(如杜甫“风吹紫荆树,色与春庭暮”)。
故事在多地流传,细节略有差异(如地点有杭州、京兆等说),但核心寓意一致。
二、文化象征与衍生意义
1. 家庭团聚与手足情深
紫荆因“枯而复荣”的特性,成为兄弟和睦、家族兴旺的象征,被称为“兄弟花”“团结树”。
古代诗词常以紫荆寄托思亲之情,如韦应物:“还如故园树,忽忆故园人”。
2. 延伸寓意
亲情纽带:象征母子情、朋友情,引申为“不离不弃”的关系。
民族团结:香港区旗选用紫荆元素,寓意“与祖国血脉相连”。
生活韧性:紫荆叶经风雨不凋,象征坚定品格。
3. 清华校花的渊源
紫荆与丁香同为清华大学校花,1914年话剧《紫荆魂》将其团结意象与清华灵魂结合,沿用至今。
三、植物特性与文化应用
1. 生物学特征
形态:落叶乔木或灌木,先开花后长叶,花簇生于老枝(“老茎生花”),花期4–5月,别名“满条红”。
分布:适应性强,中国南北多地均有栽培。
2. 实用价格
药用:树皮、树根可活血消肿、利尿止痛。
园林:常用于庭院绿化,如杭州西湖、广州花都的紫荆赏花景点。
四、相关诗词中的紫荆意象
| 诗句 | 作者 | 情感寄托 |
| “田氏仓卒骨肉分,摧紫荆。” | 李白 | 兄弟离散之悲 |
| “风吹紫荆树,色与春庭暮。花落辞故枝,风回无返处。” | 杜甫 | 战乱中的骨肉分离 |
| “三荆欢同株,四鸟悲异林。” | 陆机(晋) | 兄弟同心的赞颂 |
| “杂英纷已积,含芳独暮春。还如故园树,忽忆故园人。” | 韦应物 | 游子思乡怀亲 |
紫荆树的典故将天然现象与道德结合,以草木感知人情的故事,传递了家庭和谐高于物质利益的价格观,成为中华文化中历久弥新的灵魂符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