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春日登楼为何易生愁?
“春日莫登楼,登楼容易愁”,这句诗道出了春日登楼时的微妙心境。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的季节,为何诗人登高望远反而愁绪万千?宋代三位诗人——杨徽之、王禹偁、寇准的春日登楼诗,恰好展现了不同的春愁:或为前途渺茫,或为仕途失意,或为思念故土。他们的诗篇不仅记录了个人情感,也折射出时代的风云变幻。
杨徽之《寒食寄郑起侍郎》:前途渺茫的绝望
杨徽之的《寒食寄郑起侍郎》写于他被贬蜀地之时。诗中的“天寒酒薄难成醉,地迥楼高易断魂”道尽了孤独与无奈。他曾是后周的重臣,因看破赵匡胤的野心而遭贬,仕途一片黯淡。登楼远望,故乡千里,归期渺茫,这种绝望感在诗中流露无遗。他的愁,是政治失意者的愁,是时代更迭下的无奈叹息。
王禹偁《春日登楼》:仕途失意中的自我宽慰
王禹偁的《春日登楼》写于他被贬商州期间。诗中“六里山川多逐客,贰车官职是笼禽”虽是牢骚,却也能看出他的豁达。他相信贬谪只是暂时的,终有一日会重返朝堂。这种愁,带着希望,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。他的春日登楼,既是排遣寂寞,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。
寇准《春日登楼怀归》:年轻人的乡愁与失落
寇准的《春日登楼怀归》则展现了另一种愁——乡愁。年轻的寇准初入仕途,远离家乡,在偏僻的巴东任职。诗中的“野水无人渡,孤舟尽日横”透露出寂寞与思乡之情。他的愁,是游子的愁,是青春期的敏感与迷茫。虽接着来他成为一代名相,但此时的他还只一个想家的年轻人。
小编归纳一下:春日登楼怀归,愁从何来?
三位诗人的春日登楼诗,愁绪各异,却都诚实动人。杨徽之的绝望、王禹偁的隐忍、寇准的乡愁,让我们看到宋代文人的灵魂全球。春日登楼怀归,或许正是由于春天容易触动人心,而登高望远又让人无法逃避内心的情感。你的春日登楼,又会想起什么呢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