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节,又称端阳节、龙舟节,是我国传统节日其中一个,在这个节日里,大众除了吃粽子、赛龙舟,还有一个关键词——端,端午节的“端”究竟有什么意思呢?
字面上领会,“端”有“正”、“直”、“端详”等含义,在端午节这个节日里,“端”字寓意着正直、纯洁、向上的灵魂,正如古人所说:“端端正正,无邪无伪。”在端午节这一天,大众通过祭拜屈原、赛龙舟等活动,表达对正直、纯洁质量的崇敬之情。
历史渊源来看,“端”在端午节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,据《史记》记载,端午节起源于战国时期,最初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,屈原在楚国被奸臣陷害,最终投汨罗江自尽,大众为了纪念他,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,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,而“端”字在屈原的诗作中频繁出现,如《离骚’里面的“端居陋巷,自乐其志”,体现了屈原正直、纯洁的质量。
民间习俗来看,“端”在端午节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,在端午节这一天,大众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,如挂艾草、佩戴香囊、喝雄黄酒等,这些习俗都与“端”字有关,艾草具有驱邪避疫的影响,象征着正直、纯洁;香囊则寓意着平安、吉祥;雄黄酒则具有消毒、驱虫的功效,寓意着健壮、长寿。
现代意义来看,“端”在端午节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,在当今社会,正直、纯洁的质量愈发珍贵,端午节小编认为一个传承千年的节日,提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灵魂,培养良好的道德质量,为实现中华民族辉煌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
午节的“端”字寓意着正直、纯洁、向上的灵魂,在这个节日里,我们不仅要享受美食、观赏龙舟,还要传承和弘扬这种灵魂,让端午节成为我们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升华。???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