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主要内容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原文优质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写于什

这篇文章小编将目录一览:

  • 1、土地的誓言
  • 2、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
  • 3、土地的誓言是几年级的课文
  • 4、土地的誓言背景

土地的誓言

《土地的誓言》主要内容概括:端木蕻良的散文《土地的誓言》,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秀丽、丰饶以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,抒发了作者对沦亡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,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活的誓言。

《土地的誓言》原文如下:“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,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。我时时刻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,我时时刻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。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,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,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,由于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诚。

我承诺,我将为她战斗,为她的自在和尊严而战,我愿意付出一切,只为见证一个更美好的故乡,或者是在我生活的终点,我将用泪水洗净她的一切苦难和耻辱。这是对“九一八”十周年的深深反思和坚定誓言,我对故乡的热爱和承诺,如土地的脉动,永不消逝。

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

1、《土地的誓言》是端木蕻良(原名曹汉文,又名曹京平)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篇散文。该作品创作于“九一八”事变十周年之际,当时作者正流亡关内,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。主题想法: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东北的深深眷恋和炽热的爱国情怀。

2、.选择有特征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,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,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秀丽。比如“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……原野上怪诞的狂风”一段,白桦林、蒙古狗、奔马群、红高粱、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,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。

3、端木蕻良的《土地的誓言》主要表达了下面内容情感和内容:对故乡的深深思念:文章通过深情的笔触,展现了作者对故乡土地的深切怀念和眷恋,体现了流亡者对家园的无尽思念。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:在抗日战争艰苦阶段,作者通过誓言表达了自己誓死保卫祖国、抗击外侮的坚定决心,展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。

土地的誓言是几年级的课文

七年级语文课本议论文: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》。《土地的誓言》端木蕻良。第一单元:《尽职和乐业》(演讲议论文)。《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》(演讲议论文)。《傅雷家书两则》(书信体议论文)。《致女儿的信》(书信体议论文)。《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》。《应有格物致知的灵魂》。

七年级下册《土地的誓言》教案要点如下: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土地及祖国的深情厚爱。 使学生深刻领会人与土地的紧密联系,培养爱国情感。教学重点 有情感地朗诵课文:通过声音传达出对土地的誓言,让情感在朗读中得到释放。

《土地的誓言》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,是现代作家端木蕻良在1941年9月18日为纪念“九·一八”事变十周年而写的。

《土地的誓言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。这是一篇几近散文诗的文章,文中充溢的是众多的鲜明的意象和丰沛激越的情感。写于特定的时代,有着时代深刻的内涵,激荡着浓厚的爱国激情。我把质量这篇文章小编将富有激情的语言设定为教学的重点。

因此我们在誓言中不仅要读出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,下面内容是我为无论兄弟们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《土地誓言》教案,供无论兄弟们参考,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。 篇一:土地誓言 开头来说听一首歌曲《松花江上》,谈感受。

在七年级下册第八课《土地的誓言’里面,教师在讲解形近字时,经常会提及“誓”字。这个字与“警”字非常相似,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却大相径庭。誓言,是大众发自内心的承诺,是一种庄重的约定,而警告,则是对他人的一种提醒或警告。

土地的誓言背景

1、《土地的誓言》背景如下: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,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中国东北,发动了震惊中外的“九一八事变”。此次事件是日本为了吞并中国、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。日本军队炸毁自己修筑的南满铁路,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,以此为借口,炮轰沈阳北大营,武力侵占东北。

2、《土地的誓言》创作背景是:《土地的誓言》写于1941年9月18日,“九·一八”事变爆发10周年之际,原载于1941年9月18日《华商报》。作者19岁时经历了“九·一八”事变。

3、《土地的誓言》背景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强行侵略东北,发动了“九一八事变”。 九一八事变:1931年9月18日,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,以武力侵占东北。此次事件是日本帝国为了吞并中国、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。

4、《土地的誓言》的写作背景如下:时代背景:1941年9月18日,“九一八”事变已过去整整十年,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特别艰苦的阶段。东北三省已沦陷日寇之手多年,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。

5、《土地的誓言》是男作家端木蕻良所写,1941年9月18日,“九一八”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,抗日战争正处于特别艰苦的阶段,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。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。表明了作者即使牺牲也要保卫祖国,使祖国得到解放,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卫祖国的情感。